馬上就要 Case Interview 了?六個你可以先知道關於的 Case Interview 常見迷思

by Emma Chen

前些日子收到大學管顧社的邀請,去分享從面試官角度解析 Case interview ,針對 Framework 更細部解説,與分享準備方式。在這次上課的內容中,同學也問了很多好的問題。在這裏整理了幾個在做 Case Interview / Framework 時常見的問題及迷思一起分享。

這些内容是屬於比較進階的内容,建議是已經有開始在做 case interview 練習的人參考。這些迷思通常是在開始練習數個 case 後,心中才會開始浮現的疑問,所以在練習一定數量的 case 之後,再閲讀這篇的收穫也會比較多,進而内化到自己的準備上。(相關閲讀:該怎麼準備案例面試的 framework?;Case Framework – 案例面試中最重要的一步)


關於寫出一個好的 Framework

迷思一:聽説 case interview 要 “case-specific”,所有 framework 一定要非常創新與有創意,在面試時要以做出從來沒有人看過的 framework 為目標!

這時要回到在 case interview 時做 Framework 的目的是什麽呢?Framework 的目的,是你在聽完假想客戶的困難與需要解決的問題後,你寫出你的邏輯架構,提出你幫客戶解決這個 case 問題的做法,跟想要看哪些維度的分析。

在這個前提下,表示 case-specific 的重點不在於做出 “完全沒有人看過的” Framework ,而是做出一個 ”可以解決你被問到 case 問題“ 的架構,才是 “tailored-made(客制化)” 。

就大部分 Case interview 問題,Case Framework 是有通用性的,常見的利潤公式拆解、ROI(Return of Investment)、DCF(Discount Cash Flow)、損益分析(Break-even analysis)這些分析方法都是實際上在解決商業問題時的常用公式。但細節在於,這些通用的 Framework 套入不同產業、公司的商業模式、與市場時,會有不同的應用與解讀。

舉個例子,同樣是在醫療產業内,客戶是醫院或是跨國藥廠的 3C (Company / Customer / Compeittor)也是不一樣:

某公立醫院:服務病人提供疾病治療;與其他提供類似服務的醫院或是診所競爭病人數

某跨國研發藥廠:賣藥品給醫生/醫院到病人、並從醫療保險給付公司收取費用;與其他開發同治療領域的藥廠競爭市場

在這樣的情況下,如果同樣被問到提升利潤(profit)的問題時,就算是套入常用的 Profit = Revenue – Cost,需要在 Framework 提出的内容也會不一樣,才是所謂的 ”case-specific“。

做到 case-specific 是個重要的進階觀念,前提是 Framework 本身的邏輯與方向正確,且能夠用來解決 case 的問題才行。建議大家也不要太捨近求遠的過度强調 case-specific 的做法,要是 Framework 的本質沒做好,也沒有辦法成功的解決 case 的問題。

迷思二:在 Prompt 到底可以問多少?爲了確定能夠回答 case 的答案,我一定要在前面完全瞭解產業跟公司之後,才能夠寫出 Framework 吧!

在進入 Framework 前,會有可以問 Clarifying questions 的時機。重點在於平衡 ”足夠的瞭解客戶特定的商業情況或要解決的問題困難 v.s. 根據客戶所在產業/價值鏈/提供產品或是服務做情景假設“ 兩件事情。

我的建議會是在問 Clarifying questions 時,多針對客戶公司的特定情況詢問,尤其是要確定瞭解 ”MVP” (Money、Value Chain、Purpose),這三件事會是每個案例問題不一樣的,也對於後續做出 Framework 很重要(相關閲讀:Case Prompt – 留下好印象的第一互動時機)

至於關於市場或是產業的内容,大致上可以用現實世界中對這些產業的理解作爲假設,例如:快消產品產業普遍利潤偏低,客戶分群與精準行銷能力很重要;基礎建設產業則是需要前期大量資本投資在機器與設備,有高度地域性的法規開發限制……等。平常靠多閲讀產業報告,會對於不同產業的特性更熟悉。

這次在上課時有個同學點出了一個很好的重點:如果有些東西你後面知道你 Framework 會寫到,那前面就可以不用問你後面會寫到的内容。舉例來説,如果 case 是問你如何增加利潤,你的 Framework 想要拆解是要從增加營收或是降低成本兩條路,那在一開始就問 Interviewer :「請問客戶有哪些方式增加營收的方法?」,Interviewer 也沒辦法直接回答你,因爲這就是這個 Case 想要你回答與解決的問題。

迷思三:Framework 寫出的内容越細越好,才能夠表示自己的有想到足夠多的細節來解 case。

觀念方向上沒錯,前提是有很多的時間可以慢慢詳細的寫出所有細節。但現實上 Case Interview 是個有時間限制的 ”考試“,因此難度是在 ”如何在 2- 3 分鐘内寫下足夠細節重點訊息“,通常能夠寫到 2 層,就已經足以表達對於解決這個 Case 問題的邏輯思考與輪廓。

再往前想一步,你在講解你的 Framework 給你的 interviewer 聽時,也大概只有 2-3 分鐘,過多的細節可能會讓你的 interviewer 抓不到你要説的重點,反而得不償失。

迷思四:很多人說特定產業知識或是經典 Framework 不重要,所以背 Framework 不好,只要知道大概的商業知識,就可以解決所有 case 的問題。

各個產業的基本知識與經典 Framework ,在準備 case interview 時還是很重要的。用個武術的比喻,練功的最佳境界是無招勝有招,但有個大前提是你已經有有深厚的武功基礎才可以這樣做。回到前面提過的幾個重點,我的建議是要持續學習與瞭解各個產業的内容,這樣在面試時,思考的時間會放在 ”customization“ ,轉化經典 Framework 作爲可以解決客戶問題的内容。

未來如果通過面試變成了顧問,工作常態是在每一次的項目上瞭解新的產業與客戶的困難,並且快速的提出解決問題的分析與建議。學習產業的新知會變成一種常態,然後越常學習也會越學越快,加速知識上的累積,像是複利累積一樣加速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。

Source: Depositphotos

把 Framework 講出來準確溝通

迷思五:平常的練習重點在寫出個 MECE 有切題的 Framework,面試時當場自然就會講出 Framework 的。

站在面試者的角度,如果說面試者一個最常見的沒有通過 case interview 的原因,無效溝通不是第一名也是前三名!清楚且重點明瞭的溝通 Framework ,跟寫出一個好的 framework 的重要性有過之而不及。

不論 Framework 寫的再好,Interviewer 沒有聽到也是枉然。尤其金字塔溝通/Top-down communication 並不是你我一般生活上最常見且直觀的溝通模式,是沒有刻意練習的話很難當場做到。因此建議在練習時,要把講出且講好 Framework 作爲主要練習的一部分。

迷思六:Interviewer 聽完我的 Framework 之後,多問幾個問題叫我解釋 Framework 的内容,一定是表示我 Framework 沒做好的。

Case Interview 是個盡量模擬顧問在實際工作上遇到問題時的情境面試。就跟顧問會跟客戶實際互動與討論方案,面試官與面試者的互動也是面試的一部分。通常面試官會問 Framework 的情況可能包括:

你的 Framework 聼起來有邏輯不通之處,想看你怎麽解釋

你的 Framework 内容有所遺漏,想要透過問問題提醒你講出有所遺漏的部分

(有些時候是壓力測試,面試官就是想要看你被挑戰是怎麽應付這種對話與情境,先不在此限)

不論是哪種情形,與面試官的互動的一個重點是 ”Be coachable“,也就是真的打開耳朵聽(active listening)到面試官想要引導你的方向,回答面試官的問題,與面試官一起合作把 case 解出來。我之前在做面試時,其中一個絕對不會過的面試這類型,是當我在 Framework 嘗試引導他/她往某個方向做分析時,對方給我很多理由去解釋爲什麽他/她的 Framework 是沒有問題的,這樣的行爲會讓我覺得這個人我在跟他/她同一個團隊時,要花很多時間説服論點,會很難一起工作。

結語

這次去上課自己也有很多的收穫,也很高興有機會可以交流對於 case interview 準備的想法與心得,也希望這些分享可以幫助到想要好好準備 Case interview 進入顧問業工作的朋友們。

如果大家對於管理顧問或是準備 case interview 有任何問題,歡迎跟我聯繫互相討論!

You may also like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