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庭要怎麽理財?2023 年度理財規劃實作分享

by Emma Chen

最近接連看了幾本關於個人或家庭理財的書,讓我終於下定決心要來好好思考財務規劃這件事。再加上去年結婚之後,也發現若想要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綜效,也需要跟另一半更深入的討論對於家庭理財的想法、做法、與目標。根據「富有的秘訣」提到的第九個秘訣:「伴侶要談錢,一起累計財富才容易」,裡面有 6 個我覺得很很受用的觀念:

  1. 配偶其中一人要負責日常的財務管理(家庭財務長),但兩個人都要同意目標並且維持預算
  2. 兩人不需要對金錢的看法完全一致,但必須願意傾聽彼此、妥協,並將計劃付諸行動
  3. 已婚者若想成功的合併彼此的財務,需要誠實、溝通、彈性與信任
  4. 搞清楚各自名下有哪些資產和負債,以及如何打算償還債務;發生衝突是要解決問題,而不是互相攻擊
  5. 財務上不該有「善意的謊言」,謊言會逐漸耗損信任,也會讓被騙的人感覺非常不好
  6. 考慮提早身故對家庭可能的影響(家庭主要經濟來源者可能需要安排壽險),應該要預立遺囑

一項對 9000 人進行 15 年的研究發現,這段期間結婚且維持婚姻的人,所累積的淨值是維持單身者的兩倍;即使在所有其他因素都不變的情況下(例如:所得與教育等變數),光是已婚這件事,每年就能對兩人的財富貢獻 4% 的成長。

– 富有的秘訣
Source: https://www.freepik.com/

我們從 2021 年下半年開始一起生活,就有一邊在討論該如何共同管理生活的支出、設定存錢的目標等。家庭的財務長是由先生擔任,主導全部關於花費的預算、記帳、還有投資的做法。我則是會參與討論,固定會放入資金作爲家庭的共同支出。今年年初我們一起做了家庭資產全面盤點,這裡享也記錄下我們的做法。

就如同在公司中的事業規劃一樣,我們要先了解自己現在的財務狀況以及最後想達到的重點目標,反推來決定現在該如何進行財務管理。因此我認為可以主要可以分為四個大項目:

1. 資產負債表:盤點兩個人各自的資產

大分類下先分成資產(現金、定存、投資金額、房地產現值、…)以及負債(房貸、車貸、學貸、個人信貸、…),在依序填入各個帳戶的類別與金額,用 excel 做成資產負債表(Balance sheet)記錄下來。

我們目前因爲沒房沒車,去美國念 MBA 的學貸也大概在 3 年多前還完了,所以目前暫時沒有任何的負債。這個步驟我花了大部分的時間在登錄了所有帳戶資料,遇到最大的困難是記得各類放錢的帳戶有哪些,回想起各種帳戶的登入密碼。細查才知道我手上一共有 7 個幣別的現金,台灣、中國、美國、跟新加坡的活存或定存帳戶,再加上美股、黃金的投資帳戶,花了好幾個小時才把現值完全記錄下來。

當我把我所有的帳號都放在一起之後,還是有種「哎呀原來這裏也有一些錢」的驚喜感,接著把兩個人的資產一起看,就會知道現在整個家庭的淨資產(資產 – 負債)一共是多少。

2. 損益計畫:推算收入與支出

這一步是根據已知的收入與過去經驗的支出,推算出 2023 的預計損益表 (Income statement)。收入的部分有正職的工作薪水、獎金、或是兼職收入;投資收入包括利息、股利、投資所得、或是其他收入。接著乘上預估的所得稅率扣除要繳納的所得稅之後,估算一年可能有的稅後總收入。

支出的部分,可以先分成已知的每個月固定支出,再加上估算的浮動開銷。我的固定支出有包括:每個月給父母的家用金、諮商、上英文課的學費、還有每個月一些訂閲的服務(電信費、咖啡膠囊、Netfelx、Spotify);估算的開銷大分類包括外食、買書、旅行、還有玩樂的費用。最好是可以回溯過去半年的消費記錄抓個概數。

這一步收入的部分還算簡單,可以從銀行的對帳單或是薪資單拉出收入的細項。支出的部分對我來說也是比較有挑戰,因爲我之前沒有每天記帳的習慣,不過還好我大部分都是用信用卡消費,所以可以下載信用卡過去六個月的交易明細,來抓出大概的消費金額與類別。

把所有資料放入 excel 之後,令我驚訝的地方,是最後存的錢比例比我想象中的再少一些。我原本也不是會隨意買東西或是物欲很强的人,但是對於服務型的消費都比較難以抵抗,會告訴自己說:「反正我平常也沒有買什麽東西,然後上課也是投資自己,所以也不需要省這些錢。」所以買書、買課程等,下手都不太手軟,如果要出去玩或是外出吃餐廳時,也會覺得收入是可以負擔這些開銷,所以也不會特別節制,要對自己好一點。也因為在這次看完預估的收支之後,才發現固定開銷佔的比例比想象中高,一來以來認為沒花什麽錢是有點自我感覺良好 XD。

Source: https://www.freepik.com/

3. 目標設定:討論 2023 年的存款比例與長期財務目標

有了資產負債表與預估的損益情況之後,接下來可以討論家庭存款比例與投資目標。一開始可以先用預估存下的錢,在不做任何大改變情況下,放入薪水成長、通膨、消費、還有投資的預估年增率,拉個 20 年的試算模型,看 20 年後家庭一共可以有多少資產。

接下來就可以用這個模型,討論一共需要多少錢來達到財富自由。首先我們先討論好對於財富自由的定義,不是不工作,而是不需要爲了錢工作,也就是如果沒有現在固定薪水,家庭還是有可以支持平常的生活開銷的錢。由於每個家庭需要多少錢,會根據生活的選擇而有很大的差異,包括考慮會住在哪裡、是否有房貸/車貸、小孩教育想要花多少錢、一年想要旅行幾次…等,兩個人需要花時間誠實的討論跟交換想法,才能夠一起承諾並規劃做出對家庭一起最好的決定。

有了想要財富自由的資產目標之後,可以假設要達成財富自由目標的年限(例如 15 或 20 年),回推每年需要因此存多少錢、有多少錢留在現金、或是需要投資,找出每個月/年需要有的存款比例:(稅後收入 – 支出)/ 稅後收入。根據每個人可支配的收入與開銷,理財專家們常提到的分配方式有下列幾種,:

  • 50/30/20 法則:必須的東西(房貸、水電、交通、飲食、保險…)佔稅後收入的 50%,想要的東西(度假、禮物、娛樂、服飾…)或投資佔稅後收入的 30%,儲蓄與償還債務佔稅後收入的20%。
  • 60/30/10 法則: 60% 用於日常必要花費;30% 用於投資理財資金;10% 用於風險規避管理。
  • 333分配:33% 日常必要花費、33% 投資理財資金、33% 長期儲蓄資本。

根據我們家庭的收支情況,今年的存款目標是抓在 ~55% 的稅前收入,也就是想要加上需要的東西開銷不超過稅後收入的 55%;而存下的 55% 中,預計留下 15% 作爲備用緊急用現金,剩下的 40% 預計會依照比例,投入台灣還有美國指數型基金做長期投資。

4. 定期回顧:發 calendar 約定好每季 review 時間

在做完年度的規劃之後,我們也約好每三個月一起回顧資產負債與每月收支的情況,目標是要檢視存款目標達成率,有或沒有達到的原因是什麽,投資的收益如何,然後有沒有需要重分配(rebalance)投資的部位比例。另外也預計會討論下投資與花費的執行情況。這種固定的家庭會議,我們都會發 meeting invite 給彼此的日曆,也可以提醒自己要做準備做每季的討論。

結語:花時間但做完很值得的家庭財務規劃

整個年度家庭財務規劃,我們大概花了半天的時間,討論出家庭財務計劃的架構與做法,然後再花 1 個月的期間斷斷續續的的把所有資料填上,並且完成 excel 模型。我們也有預期計劃與模板會需要隨著時間與使用方式做修正,但在完成第一版時還是蠻有成就感的!

另外也覺得在結婚後的第一年就做這個家庭理財規劃很棒!除了可以有個關於彼此的財務狀況的誠實對話外,也可以對焦家庭想要達成的目標。其實就算是還沒有家庭,一個人也應該要做一次全面的財務檢視,後續在搭配每天固定記帳記下收入與支出,才會有機會讓自己的財務情況進步,推薦每個人都要試試看!

大家如果有興趣討論怎麽做個人或家庭理財規劃,或是你有什麽想法想要分享,歡迎聯絡我或是在下面留言互相交流!

You may also like

留言